
航空工業對零件的高精度、高可靠性有著嚴苛要求,在航空零件精密加工過程中,材質的選擇至關重要。合適的材料不僅能確保零件在復雜工況下穩定運行,還對加工工藝、成本控制以及航空產品的整體性能產生深遠影響。
航空零件對材質的特殊要求
高強度與輕質特性
航空零件需要在承受巨大應力的同時,盡可能減輕自身重量,以提升飛行器的燃油效率和性能。例如,飛機的機翼和機身結構件,選用高強度鋁合金、鈦合金或碳纖維復合材料等輕質且高強度的材料,可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前提下降低飛行器的整體重量。像鋁合金具有良好的比強度,密度相對較低,在航空結構件中應用廣泛;而鈦合金在具備高強度的同時,還擁有出色的耐腐蝕性,適用于發動機壓氣機葉片等關鍵部件。
耐高溫性能
發動機等關鍵部位的零件要在高溫環境下持續工作,因此對材料的耐高溫性能要求極高。航空發動機的渦輪葉片,需承受高達 1600℃甚至更高的燃氣溫度,這就需要采用鎳基高溫合金、單晶合金等材料。這些合金通過特殊的成分設計和加工工藝,能夠在高溫下保持良好的力學性能,防止零件因高溫軟化而失效。
良好的耐腐蝕性
航空零件長期暴露在復雜的大氣環境中,面臨著水汽、鹽分等腐蝕性介質的侵蝕。例如,飛機的起落架在起降過程中會接觸到跑道上的積水和鹽分,若材料耐腐蝕性不佳,極易出現腐蝕損壞,影響飛行安全。所以,起落架通常采用高強度合金鋼,并進行表面防護處理,或者直接選用耐腐蝕性能優越的鈦合金材料,以確保零件在惡劣環境下的使用壽命。

常用航空零件材質及應用
鋁合金
鋁合金以其低密度、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較高的比強度,成為航空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。在航空零件制造中,變形鋁合金常用于制造飛機的蒙皮、框架、肋條等結構件。例如,6061 鋁合金具有中等強度、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耐腐蝕性,經熱處理后可獲得較高的強度,適用于制造一些對強度要求不是特別高但需要良好成型性的零件。而 7075 鋁合金屬于高強度鋁合金,常用于制造飛機的大梁、起落架等承受較大載荷的關鍵部件。
鈦合金
鈦合金具有高強度、低密度、良好的耐腐蝕性和高溫性能等優點,在航空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。在發動機部件中,鈦合金常用于制造壓氣機葉片、盤件和機匣等。如 Ti - 6Al - 4V 合金,它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,是航空發動機零件和飛機結構件中應用最廣泛的鈦合金之一。在飛機結構件方面,鈦合金可用于制造機翼梁、機身隔框等,能有效減輕結構重量,提高飛機的性能。 高溫合金
高溫合金主要用于制造航空發動機的熱端部件,如渦輪葉片、渦輪盤、燃燒室等。鎳基高溫合金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高溫合金,其在高溫下具有優異的抗氧化、抗熱腐蝕性能以及良好的力學性能。例如,第一代單晶鎳基高溫合金 DD3 已用于直升機小發動機渦輪葉片,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 DD6 正在推廣應用于先進的渦輪發動機葉片,其承溫能力與國外同代合金相當,但成本更低。此外,鈷基高溫合金也因其出色的高溫強度和抗熱疲勞性能,在一些對高溫性能要求極高的部件中得到應用。
復合材料
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(CFRP)在航空領域的應用近年來呈快速增長趨勢。CFRP 具有高強度、低密度、良好的疲勞性能和可設計性等優點,可顯著減輕飛機結構重量,提高燃油效率。在飛機制造中,CFRP 廣泛應用于機翼、機身、尾翼等部件。例如,波音 787 和空客 A350 等新一代大型客機,其機身和機翼大量采用了 CFRP 材料,使飛機的結構重量大幅降低,同時提高了飛機的經濟性和舒適性。除了 CFRP,芳綸纖維復合材料、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等也在航空內飾件、次承力結構件等方面有一定應用。

材質選擇對加工工藝的影響
切削加工性
不同材質的切削加工性差異很大。鋁合金相對較軟,切削加工性能良好,在精密加工過程中,刀具磨損較小,可采用較高的切削速度和進給量,能高效地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。而鈦合金由于其化學活性高、導熱性差,切削加工時刀具易磨損,加工難度較大,需要采用特殊的刀具材料和切削工藝參數。例如,選用含鈷高速鋼或硬質合金刀具,并采用較低的切削速度和較大的切削深度,以減少刀具磨損,保證加工精度。高溫合金的切削加工性也較差,其強度高、韌性大,切削力大,且在切削過程中易產生加工硬化,同樣需要特殊的刀具和加工工藝來應對。
鍛造工藝
對于需要鍛造加工的航空零件,材質的特性對鍛造工藝有重要影響。像鋁合金在熱鍛時,由于其變形抗力較低,塑性較好,易于鍛造復雜形狀的零件。但對于鈦合金和高溫合金,它們的變形抗力大,變形溫度范圍狹窄,鍛造難度較高。例如,鈦合金的等溫鍛造工藝需要精確控制鍛造溫度和變形速率,以保證零件的組織性能和尺寸精度。在鍛造高溫合金時,常采用粉末冶金鍛造工藝,先將高溫合金粉末制成預成型坯,再進行鍛造,可有效改善材料的組織性能,提高零件的質量。
表面處理工藝
不同材質的航空零件對表面處理工藝的要求也各不相同。鋁合金零件為了提高其耐腐蝕性和表面硬度,常采用陽極氧化處理。通過陽極氧化,在鋁合金表面形成一層堅硬、致密的氧化膜,可有效保護零件免受腐蝕。而對于鋼鐵材料的零件,為了防止生銹,常采用鍍鋅、鍍鉻等表面處理方法。對于鈦合金零件,由于其表面容易形成氧化膜,且該氧化膜對零件的性能有重要影響,因此在一些情況下需要進行特殊的表面處理,如等離子噴涂陶瓷涂層,以提高零件的耐高溫、耐磨和抗腐蝕性能。

材質選擇與成本控制
材料成本
不同材質的航空材料價格差異顯著。鋁合金價格相對較低,來源廣泛,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,優先選用鋁合金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。例如,對于一些對強度要求不高的航空內飾件和部分結構件,使用鋁合金能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控制成本。而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由于其原材料稀缺、冶煉和加工工藝復雜,價格昂貴。例如,制造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單晶高溫合金,其成本遠高于鋁合金和普通鋼材。在選擇這些昂貴材料時,需謹慎權衡性能需求與成本投入,確保在滿足航空零件高性能要求的同時,合理控制材料成本。
加工成本
材質的加工難度和加工工藝的復雜程度直接影響加工成本。如前所述,鋁合金加工性能好,加工成本相對較低。而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由于加工難度大,需要特殊的刀具、設備和工藝,加工成本大幅增加。例如,在加工鈦合金零件時,由于其切削加工性差,刀具壽命短,需要頻繁更換刀具,增加了刀具成本和加工時間成本。此外,一些復雜形狀的航空零件,若采用常規加工方法難以實現,可能需要采用特種加工工藝,如電火花加工、激光加工等,這也會進一步提高加工成本。因此,在材質選擇過程中,要綜合考慮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,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材料方案。
在航空零件精密加工中,材質選擇是一個綜合性、系統性的決策過程,需要充分考慮航空零件對材質的特殊要求、常用材質的性能特點及應用場景、材質選擇對加工工藝的影響以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。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材質選擇,才能制造出高性能、高可靠性且成本合理的航空零件,為航空工業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。未來,隨著材料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,新型航空材料將不斷涌現,這也將為航空零件的設計與制造帶來更多創新機遇,推動航空工業向更高水平邁進。